一、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它标志着传统生产力提质升级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内部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处于切换过程中,GDP增速呈现下行趋势,这一方面与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相吻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过去高度依赖的劳动人口数量优势已经日渐式微,全球化浪潮中涌入的国际资本也难以在去全球化趋势下进一步发力。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力、资本两大要素的发力空间正在收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能为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要素。从外部看,全球化的进程面临重重阻碍,逆全球化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国家在尖端科技领域的竞争也变得日益白热化。若想实现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赢得发展主动权,“补齐短板”是当务之急,这就需要更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全球正迎来新一轮技术周期和产业变革,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竞争优势构建提供了重大机遇,必须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协调新型制度架构。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新质生产力时强调“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着重点出了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
二、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我国产业体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备。中国拥有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具备强大的生产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易于实现多产业之间融合式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还在不断巩固,随着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完善,重点产业链在“强链补链”政策引导下取得明显进展,部分技术能力短板、“卡脖子”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体系的韧性大大增强。
我国产业体系仍存在一些发展空间。一是我国产业基础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仍处于中低端位置,许多基础领域在自主核心技术掌控及生产制造上存在诸多短板;二是我国对关键知识如设计原理、核心技术等掌握程度较低,高端产业领域中多数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处于中低端;三是虽数字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如何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仍亟待解决,数字经济在深度融入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堵点。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产业体系构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而新质生产力却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产业体系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从历史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跃迁的方向指引,是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载体,而其落脚点和发展方向是如何发展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规划和引领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赋能高质量产业体系建设、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制高点的关键所在。
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布局和赋能下,未来我国的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经历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重大变革,将充分激发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高质量产业体系建设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占得先机、乘势而上,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资本市场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路径选择
(一)资本市场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协同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但前期投入大、风险高,而直接融资是股权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因此,资本市场和新质生产力具备很高的契合度,也让资本市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协同作用。一是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耐心资本,因其投资周期较长,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相对于短期投机性的收益,更看重长期资本回报,与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对资金的需求高度契合;二是通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三是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环节能够发挥关键枢纽作用,它能够促进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向更先进的生产力集聚,推动先进生产力加速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二)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